“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
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结尾,高适一句话直击人心,让人动容。那些跨越千年依然不朽的诗篇,承载着璀璨的盛唐文化,成为烙印在我们血脉深处的精神原乡。就像电影里“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画面,亦如长江沿岸“酒香飘溢七百余年”的醇厚绵长,诗与酒恰似两条坚韧的丝线,始终缠绕在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从未断裂。
当盛唐月光照进千年酒坊,当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豪情与泸州老窖千年酿艺隔空相逢,一场关于文化传承的温暖对话,正跨越岁月在时光长河中铺展。

诗酒映盛唐:酒香承文脉
盛唐的诗,藏着金戈铁马的壮阔,裹着烟火人间的温情。即便历经千年,读来仍似有酒香漫过唇齿,有月光洒满衣襟。
而诗与酒,是中华文化中一对不可分割的“灵魂搭档”。早在唐代,泸州(时称江阳)的酿酒业已颇为兴盛,当地所产美酒也常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盛唐时期“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外交盛况中,酒更是不可或缺的交流媒介。西域客商与唐朝文人举杯共饮,此时的美酒已超越单纯的饮品属性,化身为文明对话的“使者”,在不同文化背景的杯盏交错中,促进着情感的互通与文化的融合。
这份“以酒为媒”的传统,在泸州老窖身上得到了跨越千年的延续。其酿酒技艺源远流长,可追溯至秦汉,兴起于唐宋,于元、明、清三代逐步完善并定型,至今已传承24代,拥有超过700年的酿造历史。自1915年“温永盛三百年老窖大曲酒”在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斩获金奖以来,泸州老窖的海外征程已走过110年。
承载着这份厚重的底蕴,泸州老窖始终主动地担当着文化使者的角色,以开放的姿态搭建中外文化交流之桥。持续举办国际诗酒文化大会、“让世界品味中国”全球之旅等高端文化交流活动,并携手澳网、国际乒联世界杯等国际顶级赛事,带着融合中国花丝镶嵌技艺的“品味中国年”宫灯系列作品亮相法国巴黎,不断以新形式诠释中国白酒文化的深厚内涵,这与盛唐时期以诗酒会友、广纳四海的胸襟一脉相承。如今,其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白酒在海外知名度最高的品牌之一。

当盛唐的诗酒情怀,与泸州老窖传承700年的国家级非遗酿制技艺,以及连续使用450多年的1573国宝窖池群相遇,两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力量相互激荡,展开一场关于“温暖传承”的对话。这流淌于诗与酒之间的文化生命力,正是“只要诗酒在,盛唐就在”的深刻内核——只要诗心不泯、酒香不绝,那份兼容并蓄、自信开放的盛唐气象,便能够跨越千年,熠熠生辉。
诗酒润泸州,诗情暖江阳
江阳一杯酒,诗文三百篇。泸州自秦汉便以酒业闻名。韦庄笔下“泸川杯里春光好”,杨慎醉吟“江阳酒熟花如锦”,苏轼邀月品酒于蜀南,司马相如盛赞“蜀南有醪兮,香溢四宇”。两江环抱一城,酒意浸润诗情,勾勒出泸州千年不变的文化韵脚。
他们若是今日到访泸州,或许会为当下酒城泸州的诗酒盛会而惊叹! 10月31日至11月2日,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第九届中国酒城·泸州老窖文化艺术周在泸州举行。这场以“让诗酒温暖每个人”为核心的九年之约,以诗酒为舟,广邀四海宾朋共赴盛会。
在本次“酒城讲坛”上,马克西姆·阿梅林从个人创作与文化根源出发,探讨了诗人与土地之间深沉而温暖的情感纽带。他说“诗歌的地图具有独特性。”“描述自己的故乡,完成故乡的文学地图,是诗人的责任” ,罗振宇以《诗酒山河,中国人的情感容器与精神地理》为主题,提出“真实世界永远在人间,正如诗永远在酒中”,认为在AI时代更需呼唤“酒神精神”的回归——一种“在人间事中狂欢”的状态,强调真实的人际联结与温暖的共在。还特别的提到:“泸州是一座诗和酒撞在一起的城市,这是一个天大的缘分。一切都是人间,献给泸州城的思考。”

作为年轻诗人与策展人,祺白石的诗集《连绵起伏在拥挤的人世间》以“山下”“山中”“山顶”三部曲结构,映射人生不同阶段的心境。他的诗歌直指当代年轻人的迷茫、焦虑与内耗,成为许多人的“嘴替”与心灵慰藉。他通过手写诗稿与亲手绘制的插画,让诗与画相互呼应,传递出“在人间游玩探索”的从容姿态。

“赶时间的人”的王计兵,分享了他送外卖途中爬18层楼送错地址后写下“从空气里赶出风/从风里赶出刀子”的瞬间。他将诗歌比作“苦涩生活里的糖”,坦言:“如果说生命是空地,诗歌就是落在我空地上的一场大雪。它不能改变什么,甚至让路更泥泞,但它让这片空白‘白得精彩’。” 他的创作始终扎根于劳动者的日常,用诗记录外卖骑手等普通群体的悲欢,让文学从烟火人间中自然生长。
这场讲坛中,每个人——无论身份是文学家、青年诗人还是外卖员——均因诗酒而相聚,打破圈层与背景的界限,在杯盏与文字间构建起平等对话的场域。也为大家构建了一个短暂的、沉浸的诗意空间,与观众共同探讨诗酒与生命的深层联结。马克西姆·阿梅林故乡情怀、罗振宇的哲思、祺白石的青春诘问、王计兵的质朴深情,共同织就一幅“诗酒温暖每个人”的生动图景。

千年前吟咏“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而今天,泸州以一场跨越九年的诗酒盛会,让每一个平凡的个体都能在诗与酒中寻得共鸣。这或许正是盛唐风流在当代最温暖的延续。
诗酒联世界:杯中共寰宇
当世界的目光聚焦泸州,这座依长江而生、因酒香而名的城市,再次为世界斟满了一杯融合诗情与江韵的文化佳酿。
中国、俄罗斯、古巴、秘鲁等多国诗人、文学家、艺术家与翻译家齐聚盛会,共同见证2025年度1573三大奖项的揭晓。俄罗斯诗人马克西姆·阿梅林以“传统的创新者”之姿摘得诗歌奖,其诗学融合古希腊罗马传统与现代风格;中国波兰文学研究泰斗张振辉、德国汉学家沃尔夫冈·顾彬共同荣获2025年“1573国际诗歌翻译奖”,古巴音乐巨匠何塞·马里亚·比铁尔,凭借在当代音乐创作领域的卓著成就,荣获2025年度“1573国际作曲家奖”。这不仅是一场艺术交流,更是一次文明互鉴的实践,古老的诗句与浓厚的酒香在此碰撞,点燃了跨越文化背景的情感共鸣。

大会期间的酒城讲坛、创作交流会与文化采风等活动同步展开,既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平台,也为泸州市民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历经九载耕耘,已开展超200场文化交流活动,已汇聚60余国诗人、征集诗歌超50万首,在2025年“中国浓香出海110周年”之际,推动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从盛唐诗句中的诗酒豪情,到泸州长江边的千年酒香,再到今日大会的温情相聚,诗与酒始终是中华文脉中跃动的灵魂,以独特方式温暖着每个人。
当人们奔赴泸州,于诗酒间寻觅浪漫与慰藉,既能邂逅李白举杯邀月的豪情,撞见苏轼把酒问天的旷达,亦能在“外卖诗人”王计兵等普通创作者的吟咏中,照见平凡生活的光芒。这份温暖而真实的情感联结,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汲取文明薪火相传的力量。而泸州老窖递出的这张“中国诗酒名片”,正如长江之磅礴、诗酒之醇香,让世界触摸中华文化的千年的温度,感受情感背后迸发的时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