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海报
11月1日至2日,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乡村艺术建设专项委员会2025年会暨第三届全国高校乡村艺术建设论坛在成都大学召开。本届年会以“觅见风物·山川共时”为主题,由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主办,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乡村艺术建设专项委员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联合承办,并得到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的大力支持。年会广邀中外专家、行业领袖,共探乡村艺术建设的前沿议题与发展路径。

年会暨论坛参会嘉宾、代表合影
11月1日上午,“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乡村艺术建设专项委员会2025年会”开幕式在成都大学成都东盟艺术中心举行。乡村建设高校联盟理事长、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成都大学校党委书记刘强,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首任大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广德福,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委员涂扬举,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创新与技术学院院长、Rural Lab负责人Gordon Hush,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邱果,乡村建设高校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张弘,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乡村艺术建设专委会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冬江以及来自全国17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共400余位委员、嘉宾出席了年会开幕式。开幕式由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张鸶鸶主持。

成都大学校党委书记刘强致欢迎辞
刘强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他表示,成都大学将以此次年会和论坛为契机,更加积极主动融入“乡村建设高校联盟”的工作,依托乡村艺术建设专项委员会,深化与联盟高校、专家的交流合作,联合攻关乡村艺术建设的理论与现实难题,共同探索艺术乡建的新路径,产出标志性成果,积累输出“成大案例”“成都经验”。

乡村建设高校联盟理事长、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讲话
过勇充分肯定了乡村艺术建设专项委员会一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并对成都大学对于年会承办工作所做出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过勇指出新时代的乡村艺术建设应秉持三大原则:一是坚守具有“粗糙美学”特质的草根艺术,对抗同质化;二是推动艺术融入乡村生活现场,避免与原生语境割裂;三是通过艺术构建文化认同,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过勇强调,乡村艺术建设是关乎文化传承与振兴的深刻社会行动,应共同描绘兼具田园诗意与生机活力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首任大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广德福讲话
广德福指出,在粮食安全稳固的新阶段,乡村发展正从“保障生存”全面转向提升“生活品质”。他提出推动艺术与乡村双向赋能,通过高校的跨学科创新实践,解锁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的共通密码,多维聚力打造乡村美学的“中国标杆”,并加强国际协同,传递中国乡村的“世界强音”。他呼吁各界携手,共同培养懂乡村、爱农民的新时代“乡建人”,为全球乡村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创新与技术学院院长、Rural Lab负责人Gordon Hush致辞
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创新与技术学院院长、Rural Lab负责人Gordon Hush分享了该校二十年来以创意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他介绍,学院通过建立乡村校区、修复历史建筑、设立乡村实验室及冬季学校项目等,吸引青年人才驻留,探索乡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路径,并支持乡村女性创业,凸显“人与创意是乡村最宝贵资源”的核心观点。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委员涂扬举讲话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委员涂扬举在讲话中指出,四川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天府粮仓”核心区和农业大省,始终以乡村振兴为“三农”工作总抓手,乡村既是粮食生产空间,更是承载巴蜀文脉的精神家园。他从产业为基、艺术为翼、艺术为魂、人才为要四个方面,根据四川经验及案例介绍了四川乡村艺术建设与振兴的实践成效。他表示,四川正处于农业大省向强省跨越关键阶段,期待以本次年会为契机,深化与高校联盟及各单位合作,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乡村艺术建设专委会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冬江进行工作汇报
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乡村艺术建设专委会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冬江汇报了专委会年度工作。乡村艺术建设专委会2024—2025年度联合全国182所高校、480位专家学者,推动艺术与乡村的深度融合。举办“故土新声”年会、全国乡村艺术建设论坛,开展“学院杯”乡村振兴专题赛道等多项活动,共征集作品近3万件。多所高校师生深入乡村一线,通过设计介入、社区共创等方式,助力产业升级与文化振兴。同时,专委会也参与了国家《“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的编写,彰显高校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

乡村建设高校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张弘宣读表彰结果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表彰仪式,乡村建设高校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乡村建设研究院副院长张弘宣读“2025全国高校乡村艺术建设年度优秀案例”名单,对表现突出的单位与个人予以表彰。此次年会面向全国高校征稿,吸引 60余所高校参与,提交作品近 300件,经专家初评、复评,30件兼具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的作品脱颖而出。





“2025全国高校乡村艺术建设年度优秀案例”表彰

开幕式现场

觅见风物·山川共时——第三届全国高校乡村艺术建设成果展

领导、嘉宾参观展览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人员参观了“觅见风物·山川共时——第三届全国高校乡村艺术建设成果展”。展览集中展出了56所院校220项优秀乡村艺术实践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的村庄,体现了高校师生对乡村社会与文化的创新思考。该展览将在成都东盟美术馆展至2025年11月10日。
11月1日下午,“第三届全国乡村艺术建设论坛”同步开启6场学术论坛,50余名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分享了乡村艺术建设经验,从不同角度对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多元可能提出了真知灼见。

专题论坛:乡村空间的活化利用
“乡村空间的活化利用”论坛由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崔冬晖主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冬江,河北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甄亚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汪建松,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黄兆成,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吕海景,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副主任陈新,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丽乡村研究院副院长杨小军,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鲁苗副教授在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

专题论坛:艺术景观的营造传播
“艺术景观的营造传播”论坛由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张鸶鸶主持。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刘辉,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邢士强,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城市设计与规划系副主任苏勇,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环境设计系副主任郝卫国,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毛天斌副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寿焘副教授、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张春梅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乡村景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燕莺,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传播与设计学院城乡可持续创新设计研究中心负责人黄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袁华斌在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

专题论坛:传统文脉的当代转译
“传统文脉的当代转译”论坛由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邹锋主持。内蒙古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院长李少博,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室内设计系副主任杨宇,山东艺术学院电影学院党总支书记孔令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执行院长熊强,南京林业大学乡村振兴创意设计研究院院长汪瑞霞,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环境艺术系主任石宏超,西安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艺术与科技系主任杨波,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陈媛媛,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数字文遗与创新设计实验室主任王小冬,宿迁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吕光,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谭杰教授在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

专题论坛:产业创新的发展路径
“产业创新的发展路径”论坛由北京服装学院院长贾荣林主持。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张丽君,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万国,晋中信息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副院长孙琪,四川美术学院皮永生教授,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马诚教授,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谢天晓副教授,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王莉副教授,邵阳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工二支部副书记李韧,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特聘研究员李丹舟在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

专题论坛:产业创新的发展路径
“乡建人才的培养模式”论坛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宋立民教授主持。云南艺术学院副院长陈劲松,鲁迅美术学院中英数字媒体(数字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张超,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周林,成都大学数字艺术与时尚创意产业学院副院长马丽娃,集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邹喆,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毕飞,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校长助理王照伟,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未来设计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爱民,江西财经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专业负责人罗璇,连云港师范学院外语与商务学院副书记陈正在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

专题论坛:多元主体的合作机制
“多元主体的合作机制”论坛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孟超主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樊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游民项目负责人戴上,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高中立,云南大学丽江文化旅游学院黄压西副教授,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张池副教授、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徐旸、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高德武副教授在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


考察调研彭州市宝山村
11月2日,在彭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的支持下,100余位参会人员考察调研了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实地探访乡村建设成果,详细了解四川在美丽乡村建设、艺术赋能乡村发展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为后续乡村艺术建设工作积累鲜活素材。
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乡村艺术建设专项委员会2023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立,自此成为推动中国乡村艺术建设事业的关键力量,当年举办的首届论坛与展览,为后续工作奠定稳固根基;2024年在江南大学以“故土新声”为主题,深入探寻乡村艺术中传统与创新平衡的可行之道。本届论坛围绕“觅见风物·山川共时”主题,在两天的时间里,通过学术论坛、成果展览、考察调研,进一步推动高校艺术力量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创新的艺术活力。(图文提供/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