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岑浩輝將於11月18日下午3時在立法會發表2026年施政報告,並於同日下午5時30分在政府總部舉行新聞發佈會,就施政報告內容回答記者提問。岑浩輝於翌(19)日下午3時列席立法會全體會議,回應議員關於2026年施政報告的提問。有意見指出,居民對施政報告的訴求可能比較多樣,但首要關注經濟、就業、援助措施、刺激經濟方案,其次是交通優化、民生、社區配套等問題。
關係全澳居民福祉及社會發展方向的2026年施政報告將於11月18日發表。(新華社資料圖片)
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居民高岸峰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對於新一份施政報告的重點,他認為政府將會建基於國家大型方向發展,例如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是一個轉型的過程,現時澳門仍然需要依靠「1+4」當中的「1」,而「4」一直在處理中,但並非短時間能完成,故社會上有聲音建議繼續需要援助措施協助居民、商界等訴求。
居民更關注長遠措施
在上一份施政報告中是有回應到一部分的訴求,包括調升養老金等。另外,消費大獎賞等刺激計劃仍然有推出,但可能居民有其他想法,而核心關鍵其實是如何令到本澳的經濟就業恢復如常。這些計劃或可起到短期紓困作用,但居民更期盼長遠措施,例如公務員加薪、最低工資調整等,在大方向上大家都希望推出刺激經濟的政策,而非單純的扶助措施。
數據與居民感受存較大落差
他又特別提到,社會曾擔憂訪澳旅客數字及賭收未如預期,但實際表現卻優於預期。惟整體的居民感受無論是就業質量或生活上均受到大環境的影響,經濟還未恢復得很好,「其實大家感受都唔喺幾好,即使失業率有所下降,但是打工仔的薪金提升空間狹窄,求職人士在求職時亦難覓合適或者薪酬優厚的崗位」,數據與居民感受之間存有較大的落差。
政府知悉社會實際情況
再者,特區政府早前亦已經完成2026年度施政報告意見收集,社會的實際情況政府是知悉的,在援助措施上會否更加精準,援助金額能否有調升,這些均是社會比較關注的問題。至於現金分享方面,新設全年身處澳門至少183天的條件,高岸峰透露,收到不少意見均認為在執行上準則可能不夠標準,或者有很多情況未考慮周全,但據了解特區政府也在過程中不斷地完善,期望政府能吸取經驗,若再新設條件必須清晰相關內容,減少居民的疑慮。
高岸峰總結,居民對施政報告的訴求可能比較多樣,但首要關注經濟、就業、援助措施、刺激經濟方案,其次是交通優化、民生、社區配套等問題。
另外,各領域施政方針的立法會辯論會議,日程分別是:11月21日辯論行政法務領域、24日辯論經濟財政領域、26日辯論保安領域、28日辯論社會文化領域,以及12月1日辯論運輸工務領域的施政方針。
施政辯論日程。(新聞局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