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举牌人寿、太保玄机

市场资讯2025-08-21

来源: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导语:平安举牌保险央企H股,既能延续高股息投资逻辑,又能让监管的关注点不再过于集中于险资持续“吃入”银行板块,显得更为均衡。

“热闹”背后

短短一周内,连续两起举牌行动,在低迷许久的保险板块激起了久违的涟漪。

至8月11日,中国平安(601318.SH)与其旗下资产管理公司平安资管,合计买入1.4亿股中国太保(2601.HK)H股,持股比例升至5.04%,达到举牌条件。

四天之后的8月15日,香港交易所最新披露的信息显示,平安持有中国人寿(2628.HK)H股比例也达到5.04%,触发举牌。

市场舆论反应,几乎是“本能向”的。

大多数投资者认为,以平安的资金体量,动辄数十亿的加仓并非难事,触发“举牌线”在所难免。乃至部分投资者调侃,“平安资金太多,随便一买就‘举牌’了”。

平安是国内最懂保险的公司,它去买同行的股票,自然被解读为“看好行业”。于是,太保、国寿股价应声上涨,整个保险板块迎来一波急行军。部分分析师更进一步,把这当成行业拐点的信号:既然龙头都出手,说明行业最坏时刻已过。

另一类猜测,则落在香港子公司业务上。太保资管香港孵化了RWA(Real World Assets,真实世界资产)平台,试图通过境外市场连接实物资产和跨境投资。国寿香港资管则在港资管体量上占优,而平安香港一直被视为相对偏弱。于是,“举牌是为了占位”的解读之说,也颇为流行。

这些说法听起来都合情合理,也让事件更添热闹气氛。

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层,便无法解释一些关键细节:为什么两次举牌之间间隔仅四天?为什么比例控制得精确到5.04%?为什么买的是港股而不是A股?

而真正的逻辑,并不在这些表面化的猜测中。

业内人士指出,平安举牌的真正原因,或是“资产荒”下的财务投资需求,以及借举牌释放姿态信号的策略。

5.04%“玄机”

对于举牌中国太保H股一事,8月14日,中国平安相关负责人回应媒体称:“相关投资属于财务性投资,是险资权益投资组合的常规操作。”

从投资标的的选择逻辑看,这一说法确有其合理性。

“资产荒”,是近年来保险资金的关键词。利率下行遇阻,债券投资收益难以支撑;而权益市场的优质标的有限,能同时兼顾安全性与收益率的投资标的更是稀缺。

过去几年,保险资金的举牌对象集中在银行、公用事业和基建企业。然而,随着持股比例上升,空间逐渐缩小,继续加仓已不再合适。保险公司本身,尤其是股息率稳定、估值较低的央企保险股,自然成为符合“财务性投资”逻辑的新目标。

会计准则变化,也为此类投资提供了财务上的驱动力。

平安是业内最早大规模使用OCI(其他综合收益)会计科目的险企之一。通过OCI,高股息股票的分红能够被计入利润,既能满足监管对稳健投资的要求,又能在财报上展现收益。

年初时,中国太保和中国人寿的股息率大多维持在5%至6%,完全契合险资在“资产荒”下追求稳定收益的配置需求。

据接近平安的人士透露,平安在今年初就已悄然增持太保股份,只是未达到披露线。此次集中买入后,才触及5%的举牌门槛。

更值得注意的是,它选择的并非A股,而是折价幅度更大的H股,也进一步强化了其追求性价比的财务投资考量,而不是战略性并购或行业整合。

然而,如果仅仅是普通的“财务性投资”和“常规操作”,后续的操作细节则显得过于精巧甚至刻意。

公告显示,持股比例被精准控制在5.04%。既不止步于“略低于5%”的模糊区间,也没有进一步逼近7%、10%的实质性持股权。太保、国寿两边持股比例完全一致,形成“一碗水端平”的格局。两次公告时间紧密相连,间隔仅四天。

这些非“常规操作”范畴的精准控制,让行业内读懂了另一层含义:这不仅是“资产荒”下单纯的财务投资,更像是一次经过精心设计的“信号”释放。

与银行股相关

更深层的背景在于,保险资金过去几年频繁举牌银行股,持股比例不断提高。银行股固然股息率高、风险低,但险资大规模持有,已经令市场、甚至监管侧目。

在这样的环境下,平安举牌保险央企H股,既能延续高股息投资逻辑,又能让监管的关注点不再过于集中于银行板块,显得更为均衡。

某种程度上,这是一次“分流”——把部分投资动作转向行业内部,将给出一个更容易被接受的解释。

对于平安自身而言,举牌太保和国寿并不会带来实质性经营权,也无法改变央企的战略路径。但它至少形成了一种“在场”的关系:与央企同行保持互动,在行业信号层面展现支持。

与十年前险资大举举牌银行、地产、基建相比,如今的举牌逻辑已截然不同。

过去,险资举牌常常伴随长期并购或战略整合的设想;今天,它更多是一种财务投资的出口和行业内的姿态表达。

10月住房租赁市场步入淡季 50城平均租金环比下跌0.49%

2025-11-07

房企债券融资回暖 单月融资512.4亿元增长76.9%

2025-11-07

首个、首座、首次!本周,中国硬核实力再刷屏

2025-11-07

第七部“进博会蓝皮书”发布 亮点速览→

2025-11-07

试供暖期间居民应该如何检查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

2025-11-07

关注秋冬季儿童常见病:预防诺如病毒 这几点要做到

2025-11-07

用活影视资源 “影视+”带动文旅产业焕新发展

2025-11-07

中国地震局迅即开展安徽合肥市肥东县3.3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2025-11-07

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翟晓宾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2025-11-07

江苏省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唐晓东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25-11-07

北京已开始进入试供暖期

2025-11-07

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依法推进文物保护典型案例

2025-11-07

“银发科技”助力服务场景向“智”向“新” 智慧赋能让“享老”更有温度

2025-11-07

“升级服务+乐享优惠”引客来 “冷”资源“热力四射”激活经济“热引擎”

2025-11-07

“影视+”多元跨界融合借“风”而为、顺“风”而上激活文旅“大市场”

2025-11-07

美政府通报海上“扫毒”进展 议员“需要更多答案”

2025-11-07

不到一年 美国政府吊销8万份非移民签证

2025-11-07

澳門體育代表團續分途出戰乒乓球賽事今起在本澳開打

2025-11-07

步履不停——紅十字在澳門的百年足跡

2025-11-07

百年守望不變初心:澳門紅十字會的賡續與前行

2025-11-07

多城新房成交低位企稳 供应结构现高端化趋势

2025-11-07

吴子嘉揭赖清德为何失去年轻票

2025-11-07

进博会现场直击|金融机构多维发力 护航企业链接全球

2025-11-07

10月份银行理财收益与规模双升

2025-11-07

完善中央银行制度 “双支柱”调控护航经济行稳致远

2025-11-07

压降负债成本 有银行停售五年期定存产品

2025-11-07

跻身农商行“资产万亿俱乐部” 谁是下一位

2025-11-07

债市波动拖累投资收益 银行非息收入增长现分化

2025-11-07

宁夏银行行长倪国梁任职资格获批

2025-11-07

银行业反内卷潮涌 基层最后一公里待破

2025-11-07

全链条打击金融“黑灰产”

2025-11-07

小红书收购获得支付牌照:东方支付完成相关变更

2025-11-07

通讯丨“一颗榴莲的旅程,更是一条连接希望的路”——菲律宾榴莲对华出口为当地果农带来新生机

2025-11-07

宾利汽车更新Beyond100+商业战略

2025-11-07

《时代摘要》第三季对话锦波生物杨霞:以硬核技术,勇闯胶原蛋白“无人区”

2025-11-07

蛋黄颜色越深越健康?

2025-11-07